連通、共融與持續發展:
促進變革與創造影響
2021年12月9-11日
香港時間: 2023年2月28日 01:24:42

主題演講及主講嘉賓

主題演講

主題演講 1
女性、信仰和可持續性:亞洲文明間的對話
許美德,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院
Maria MANZON, 日本東京上智大學總合人間科學部教育學科

摘要: 在亞洲,女性長久以來秉持可持續性發展,全因其信仰傳統。女性對其他文明中各種形式的智慧和知識尤其敏銳及開放,這有助於解決進步所帶來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女性也較願意接受多方面的知識,並對不同形式的對話,包括道德、情感、審美理解、認知等對話形式持開放態度。然而,她們的角色和貢獻卻不是全球論述中的主要參考點。我們探索女性在教育領導中以其他方式來確立她們的存在、認識和行動,以及她們如何促進對可持續未來的整體性理解和共融的方法。我們將描繪幾個東亞文明中具有影響力的女性教育家,並與大家分享我們與她們之間的對話 – 這些對話於我們個人的比較教育之旅中尤關重要。
主題演講 2
超越中心與邊緣框架的高等教育研究
Simon MARGINSON, 英國牛津大學教育學系

摘要: 本文認為,隨著政治經濟和高等教育發展至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和語言都得到肯定,至使迄今依然以佔主導地位的西方大學模式(英美為主)為基礎來規範高等教育這個領域 (例如全球排名中使用的模式),變得愈來愈不合適。總的來說,在一般及高等教育中,時代要求確立的取向,並不是以西方霸權為本而讓其同儕呼應,而是在多樣性中尋找統一。正所謂「和而不同」,我們需辨識全球中不同體系,確定一個共同的倫理基礎,讓我們能夠維持一個相輔相承的環境。同時,肯定 —— 甚至弘揚 —— 不同系統中的高等教育和科學在民族及文化層面上的嵌套,以及在性質上擁有自家的特色。這一方面意味著要確定共同的協議和權利,包括對另一方的尊重;另一方面,鑒於政治文化和國家形態的多樣性,我們必須包容院校自主所帶來的相關變化,肯定與文化緊扣的學術自由,以及將de Sousa Santos的「知識生態學」理論方法 (the approach of ‘ecology of knowledge’) 應用於認知性組織。以上的觀點都體現於中國 (中華文化) 和英美在高等教育和知識方法之間的異同,以及諷刺地從地緣政治努力製造東西方尖銳的兩極分化及積極維持西方對中國的主導中反映出來。
主題演講 3
持續教育和培訓的發展里程:以新加坡的成人學習學院 (IAL) 為例
李榮安, 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成人學習學院

摘要: 本報告旨在分享新加坡的成人學習學院 (Institute for Adult Learning, IAL) 在過去十年中如何履行其使命,為成人教育工作者開展培訓專案,以及努力使 TAE 部門專業化,並將成人教育工作者提升為專業人士(AEP)。為了給這些成人教育工作者創建一個實踐社群(CoP),IAL 成立了一個 AE 網絡(AEN),並進一步建立學習企業聯盟(LEA)作為企業的實踐社群。在成人學習教學法方面,IAL 開發了本土教學方法,以迎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當中的六個學習設計原則是IAL最為人所知的教學法。在學習創新的前沿,IAL為成人教育工作者、學習解決方案專家及企業提供了平台,邀請他們共同合作,觸發和孵化創新理念,代表作有其中的 iN.LAB 創新系列。IAL只有短短十多年的歷史,它展示了制度化對推進持續教育和培訓的成效,如在加強各種新倡議如AEP、AEN和LEA等中所取得的成就;為成人學習者開發本土教學法;以及發展學習創新之事項。
主題演講 4
已逝之想、缺失之想和經久不衰之想法與理想:於教師教育的連通、共融與持續發展之見
葛文林,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摘要: 過去兩年,新冠肺炎大流行成為種種事情的主導,對我們生活各方面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尤其是對孩子的教學和學習。好消息是,無論是家長、社會公民還是政策制定者,人人都更加清楚教師不單在教育年輕人方面擔當關鍵角色, 在支撐社會及確保經濟進步和社會平穩運作方面都是至關重要的。但是,隨著對教師和學校重要性的意識提高,人們也更加意識到教育系統的缺陷;同時要求教師需要裝備自己以迎接「新常態」的呼聲,亦再次出現。

因此,不足為奇,差不多每個人,包括教育工作者自己,都置身在改進教學和教師的對話之中,重塑對教師的預備工作。在香港和國際社會上,教師發展已成為當中的焦點。在當前的各種問題 —— 如數碼鴻溝和眾多不平等、巨大的經濟動盪、種族主義和社會動盪、政治混亂等,—— 教師教育工作者正在重新拆解甚麼是教師該知道的和能夠做到的。同時,教師的預備工作也必須具有前瞻性,培養一班準備好支援學生的教師去駕馭未知、創造更美好更具包容性的未來。

這的確是一個不易解決的問題,而教育工作者亦可能會因應情況而以不同的方式應對。在是次演講中,本人將提出可供教師教育工作者採用的三個觀點。無論他們各自的處境如何,也可以利用這些觀點來審視固有的做法 — 對教師教育所知的 (和所做的) — 以便想像未知的,如教師教育的可能性。為了激發大家重新思考這個議題,她建議教師教育工作者去思索:
  1. 已逝之想 —— 一貫被受重用的做法與設定可能已不合時宜,卻因其固有地位而窒礙了新思維;
  2. 缺失之想 —— 內容、觀點、行動、歷史及陳述都應該是教師預備工作的前沿和重心,卻因為被忽略或被邊緣化了,而停留於現狀;
  3. 未實現之想法和理想 —— 我們重點強調並努力實現的目標和意向往往與我們在現實中作為教師教育者的言與行相距甚遠。展望教師教育的未來毫無疑問是一項艱巨而複雜的挑戰。但是,只要我們能摒棄固有,勇於求新,重燃抱負,在教育中致力於加強連通、體現共融、以及確保可持續性發展,至使面對此等挑戰時,我們都能以專業的態度駕馭一切。

主講嘉賓 (按姓氏英文字母序)

Lin Goodwin

葛文林(A. Lin GOODWIN),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及教授。在2017年往香港大學赴任之前,葛文林教授曾於紐約市出任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TCCU)的副院長及Evenden基金會教育講座教授。她是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RA)K分會——教學與教師教育的前任副會長(2013-2016),也是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的首位王惠卿博士教師教育教授。她在研究及學術上的成就被受尊崇,多次獲頒贈榮銜,如由美國教育研究協會特別興趣群研究組別——亞太裔美國人教育研究授予「傑出研究人員」,以及由美國教育研究協會之少數族裔於教育研究及發展的角色與地位委員會(現為有色人種學者委員會)授予「傑出學者」。她也是美國學習政策研究所之高級研究學者。

Lin Goodwin

Ruth HAYHOE,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所教授。她在亞洲的教研經歷包括:香港協恩中學英語與宗教研究教師 (1967-78),加拿大駐北京大使館教育科學文化處一等秘書 (1989-1991),日本名古屋大學客座教授 (1996) 及香港教育學院(現為香港教育大學)主任 (1997-2002)。近期著作包括:China Through the Lens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2015), Canadian Universities in China’s Transformation: An Untold Story (2016), and Religion and Education: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2018)。

Lin Goodwin

李榮安(Wing-on LEE),現任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成人學習學院(Institute for Adult Learning, IAL)院長兼教授。此前,他曾任鄭州大學中原教育發展中心及國際比較公民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傑出教授和主任。另外,他曾獲委任為香港公開大學副校長及比較教育學講座教授。李教授在過去超過二十年曾在多個國際著名的高等教育機構擔任高級行政職位。

Lin Goodwin

Maria MANZON,東京上智大學教育系副教授,也是上智可持續未來計劃的核心教員。她的研究興趣包括比較教育史,宗教和可持續性教育。她曾就職於香港大學、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和香港教育大學。其著作包括Comparative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Field (2011), Origins and Traditions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2019), Equity in Excellence: Experiences of East Asian High-Performing Education Systems (2019),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as a Field in Asia: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2017).

Lin Goodwin

Simon MARGINSON,牛津大學高等教育學教授,ESRC/OFSRE全球高等教育中心主任及《Higher Education》學術期刊的聯席主編。他亦是位於莫斯科的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之首席研究員,以及墨爾本大學的教授級研究員。Marginson教授的研究主要包括全球、國際與比較高等教育、全球科學、東亞地區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之貢獻,以及高等教育與社會不公。2014年,他獲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任為「克拉克.克爾高等教育講師」,同年亦獲美國高等教育研究協會頒發「研究成就奬」。他出任多間知名大學的顧問委員會,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及東京大學。他同時也是中國教育研究國際委員會成員。Marginson教授的學術著作涵蓋面甚廣,亦被廣泛引用(Google h-index 74)。近期的著作包括: 與Brendan Cantwell 和Anna Smolentseva共同編撰的 High Participation Systems of Higher Education (牛津大學出版社,2018), 與Claire Callender 和William Locke共同編撰的 Changing Higher Education for a Changing World (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2020), 以及即將出版的兩本書,Changing Higher Education in India (與Saumen Chattopadhyay 和N.V. Varghese共同編撰,於2021年12月推出),以及Changing Higher Education in East Asia (與許心 (Xin Xu) 共同編撰) 。兩書皆由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 (Bloomsbury) 出版。